嫩b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,久久大香香蕉国产,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,裸身美女无遮挡永久免费视频

當前城市:  [切換]       一站式裝修平臺,為您提供優(yōu)質裝修服務!
當前位置: 裝修網 > 行業(yè)資訊 > 川內新聞 > 地方政府傍央企將引發(fā)國資新布局
最近更新:2025年05月19日

地方政府傍央企將引發(fā)國資新布局

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 發(fā)布時間:12-10 21:33
閱讀 評論 3
【導讀】安徽,也可以富裕。從合肥市傳來消息,安徽省對接央企的招商金額已經達到2.5萬億。這個數字還在陸續(xù)增加,為此安徽將在12月20日召開對接央企簽約大會。屆時,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受邀到...

安徽,也可以富裕。

從合肥市傳來消息,安徽省對接央企的招商金額已經達到2.5萬億。這個數字還在陸續(xù)增加,為此安徽將在12月20日召開對接央企簽約大會。屆時,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受邀到場。

2.5萬億是什么概念?這個數字是安徽省擬定的吸引央企3000億元投資目標的8倍多。在今年8月底確定的3000億招商目標時,安徽方面認為該指標是“跳起來摘桃子”的指標。

這讓安徽方面樂開了。“從目前對接情況來看,安徽省有可能成為央企投資最多的省份,央企投資總量將超過一些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前5位的省份兩倍以上。”安徽省推進與中央企業(yè)合作發(fā)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、副省長黃海嵩在稍早前的一個會議場合上說。

安徽省只是眾多向央企拋繡球的省份之一,全國除了西藏之外,其他省市都在向央企招商,或設宴款待央企,或進京拜訪央企。據本報不完全統計,從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11月底,央企在地方的投資約為7.3萬億元,尤其以基礎設施和能源資源產業(yè)為主,當然也不乏一些競爭性行業(yè)。

一夜之間,地方招商引資的方向從“外企”過渡到“國企”。當然各省出發(fā)點各異。經濟刺激計劃的中央“4萬億”投資,除了中央財政資金外,央企也是另外一個管道,一些省份看重央企的錢財。還有一些省份看重央企在產業(yè)結構調整上的特殊作用。央企不但有資源,也有項目,傍上央企,也就能容易擠進正在制定的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,因此一些省份將產業(yè)結構調整寄托在央企身上。

在這場地方“傍央企”的大潮中,“國進民退”是最普遍的議論。但被市場忽略的是,央企經過這一輪向地方狂飆突進式的運動,中國國資格局將引起一場重大變局:從此只剩國家隊。

以2003年國資委成立為標志,中國國資分為兩大陣營:中央國資和地方國資。這輪央企“國家隊”到地方跑馬圈地,對地方政府來說,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地方國資哪些該進哪些該退的爭論,解決了2003年這輪國資改革給地方國資留下的未指明之方向。解決了地方國資出路之大問題。

對接央企地方國資先行

記者在一些省市采訪獲悉,在向央企招商上,地方政府非常激進,不擔心白貓黑貓,只關注稅收和就業(yè)。“只求所在,不求所有”。理念頗為先進。

“對于地方上來說,吸引央企投資實質是吸引央企的巨額資金。”北京科技大學教授、原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(zhàn)略部部長趙曉告訴本報記者。

目前安徽、湖南、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江西等省對接央企最為積極,其中湖南是第一個與央企對接的省份,而安徽則是最為積極的省份。

據不完全統計,僅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11月底,地方對接央企的7.3萬億元投資中,安徽占2.5萬億元,遼寧4018億元,浙江4000多億元,湖南3600多億元,江蘇2220億元,四川1090億元,河北超過1000億元(僅曹妃甸就1000億元),陜西551億元,湖北400億元,廣東300多億元,河南88.3億元,新疆超過1000億元,重慶超過1000億元,山西超230億元,山東超1000億元,云南超400億元,福建超200億元。

說到地方政府傍央企,不能不提今年兩會時,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浙江代表團里的發(fā)言。張德江當時提醒浙江省兩會代表,說“我們的141家央企,世界500強的有19家。你們抓緊傍老大、傍央企。把央企吸引過來就是最直接的路子,一個項目的投資就是幾十億元、上百億元”。

記者在一些省市采訪獲悉,在向央企招商上,地方政府非常激進,不擔心白貓黑貓,只關注稅收和就業(yè)。“只求所在,不求所有”。理念頗為先進。

但“有進必有退”,央企的擴張,其邊界受到直接沖擊的是地方國企。以安徽為例,省屬企業(yè)首先要去對接央企。

根據本報獲得的安徽省《各市與中央企業(yè)簽約項目任務分解表》顯示,安徽方面省屬企業(yè)對接任務嚴重。

在安徽8月份設定的3000億元簽約指標中,皖能、省交投等19戶企業(yè)按其上報投資額的30%落實,省高速公路、海螺等9戶企業(yè)按每戶5個億落實,即使對于國元、華安、皖中、華強等企業(yè)因行業(yè)特殊,也提出“要積極爭取”。

具體來說,合肥730億元招商任務中,省屬企業(yè)承擔133億元;淮北110億元中,省屬企業(yè)承擔41億元;亳州60億元中,省屬企業(yè)承擔13億元,淮南160億元中,省屬企業(yè)承擔99億元;安慶200億元中,省屬企業(yè)承擔54億元;合計總共吸引3000億元,省屬企業(yè)就承擔了450億元,占比15%。

據安徽省發(fā)改委提供的材料顯示,安徽省屬企業(yè)目前為33戶,這樣一來平均每家企業(yè)承擔13億元之多,而為了實現這個省屬企業(yè)對接目標,各個城市的市長是第一責任人。

盡管安徽官方宣稱央企和省屬企業(yè)合作模式可以多樣,但事實上,由于央企財大氣粗,省屬企業(yè)利潤較好的比例并不多,往往以省屬企業(yè)被兼并、控股等方式收場。

以安徽省屬企業(yè)為例,根據本報獨家了解到,9月份的利潤最高的是海螺水泥(46.50,-0.15,-0.32%),其次是國元證券(21.59,0.69,3.30%),但利潤普遍不高,而且馬鋼、銅陵有色(22.53,-0.38,-1.66%)利潤也并不多,而且部分企業(yè)還處于負利潤狀態(tài)。

官方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,2008年底,33家安徽省屬企業(yè)資產總額為4507億元,僅為實現利潤總額102億元。即使到今年10月份,凈資產1628億元。

對接央企比較積極的浙江省,今年前三季度該省19家省屬企業(yè)累計實現利潤107.1億元,同比增加33.1億元,增長44.7%。

利潤的微薄、總資產的“微小”,使得省屬企業(yè)在對接央企中普遍處于弱勢狀態(tài)。

除了在規(guī)模上不敵央企之外,目前,地方國企所處的困境,也直接導致其目前所處的境遇非常尷尬。

事實上,從2003開始的這幾年,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層面,國資都得以壯大。初步形成了國資“地方隊”和國資“國家隊”兩個陣營。

但是,地方國資分布的領域,很難說像央企一樣,屬自然壟斷領域,該在哪些領域進哪些領域退,許多省市并沒有明確的思路。

通常來說,地方國有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路徑一般說來主要有三條:第一條是股份化或民營化,但是這樣做的阻力非常大,風險也較大;第二條則是維持現狀,但由于地方國企面臨著企業(yè)競爭力、規(guī)模、資金、人才等各方面條件不足的問題,在與民企、外企競爭中,并不處于優(yōu)勢;第三條就是對接央企,政治上得當,經濟上也有保障,而且操作起來較為簡單。

安徽就是采取這種方式,省屬企業(yè)被行政通知要參與對接。

此次,安徽對接央企活動中就將本省資源性產業(yè)等支柱產業(yè)拿了出來,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特意為此次安徽與央企合作的主要產業(yè)進行了定調:資源性產業(yè)合作。

所以,此次中建材、中材集團都在安徽投入了巨資,中材近期已經在安徽投入了100億元,比如接近海螺的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“海螺水泥肯定要賣,盡管海螺股東海創(chuàng)不愿意賣”。

海螺水泥這個全亞洲最大的水泥企業(yè)都要被出售給央企,顯然顯示了安徽方面的“誠意”,據上述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,本來海螺是想賣給安徽省內的另外一家企業(yè),“但后來決定賣給央企了。”

事實上,中材和中建材兩家有意向并購的央企,其2008年全年水泥生產總量遠不及海螺水泥產量,而且任何一家央企一旦完成與海螺的合并,“可以肯定的是會引起市場壟斷嫌疑”。上述接近海螺的知情人士透露。

對于皖能可能與央企的合作方式和金額,皖能方面拒絕了本報記者的求證。

地方圖的是經濟規(guī)模還是產業(yè)升級

地方積極對接央企的目的,相對于產業(yè)升級而言,“更多的是擴大經濟規(guī)模”,“當然在擴大規(guī)模的同時也伴隨著產業(yè)升級。”

除了覬覦央企的龐大的資金實力之外,地方政府則期待,央企的一些大型項目能夠帶動當地相關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

2月20日,江蘇與央企簽訂45個重大項目,總投資就高達2220億元,單個項目平均投資接近49億元。

“我們重點抓住央企,抓住具有控制力的企業(yè),比如央企在南通這幾年也投入了300多個億,涉及鋼鐵、船舶、電力、新能源領域。”南通市市長丁大衛(wèi)接受本報采訪時說,其認為央企項目普遍較大,而且產業(yè)較為先進。

這也成為部分地區(qū)的共識,幾乎所有地區(qū)在對央企招商中均表示看中了央企的產業(yè)先進性和龐大的投資,從而促進地方產業(yè)升級。

著名的“寧夏模式”就是推動當地省屬企業(yè)與央企合作,始于2002年,加速于2005年,推動了當地產業(yè)的升級。

這一點在國資研究專家張文魁看來頗為認同。他認為,很多央企都是這個行業(yè)的龍頭老大,受到政策扶持,包括鋼鐵、汽車、水泥、有色等,“而地方這些類型的小企業(yè)可能面臨著被重組、關閉,所以地方也希望合作。”

常州市委常委、武進區(qū)委書記沈瑞卿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就直言不諱地指出,“如果能有更多的央企加盟武進,將使武進站上“巨人的肩膀”,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的產業(yè)導向,學習最前沿的科學技術,掌握最有價值的投資機會,必然會有效加快武進產業(yè)轉型升級的步伐。”

江蘇省社科院副院長張顥翰也對本報記者指出,央企的技術并不一定比省屬企業(yè)先進,“但多數央企技術還是比較先進的。”

以合肥京東方項目為例,這個投資高達200多億的項目,據該項目所在地合肥新站綜合開發(fā)試驗區(qū)管委會第一副主任李武好對本報記者介紹,在京東方這個巨型央企項目的基礎上,他們將打造合肥平板顯示產業(yè)基地,計劃到2015年實現累計工業(yè)投資920億元、年產值1500億元。

“也因為這個項目,國外競爭對手都感到壓力,這才有很多企業(yè)想在大陸投資8代線或者8.5代線,以前他們根本不會允許這么先進的生產線進入大陸的。”李武好認為央企是先進技術的代表之一。

據了解,也正因為這個巨型國企的加盟,引來了包括法國液空等13家世界500強企業(yè)作為配套企業(yè)。

不過,張顥翰同時認為,地方積極對接央企的目的,相對于產業(yè)升級而言,“更多的是擴大經濟規(guī)模”,“當然在擴大規(guī)模的同時也伴隨著產業(yè)升級。”

這與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的心態(tài)較為一致。在地方政府官員的眼里,國企也好,民企也罷,帶來投資的都是“投資者”,只不過,央企的投資更大而已,“我看重的是稅收。”一位安徽省某市委書記說。

吸引央企積極的還有一個較為關鍵的原因是“央企風險小”,比如,國家擬重點淘汰電力、煤炭、鋼鐵、水泥、有色、焦炭等行業(yè)的落后產能,央企顯然在上述領域具有較高優(yōu)勢。

而這些行業(yè)在地方占有一席之地。與此同時,地方希望把地方的工業(yè)項目納入國家的“大盤子”,防止在此后的調控中被砍掉的想法也溢于言表。

據了解,目前國家“十二五”計劃的編制前期工作已經啟動,地方政府都希望自己的項目能納入進去,而央企項目具有明顯的優(yōu)勢。

“央企大項目的落戶也能為明年固定資產投資提供了保證。”安徽省某市市委書記這樣告訴本報記者。

在地方熱情的背后是央企的回應。

據本報獲悉的參加8月26日安徽在京對接央企座談會的所有出席的央企人員名單顯示,幾乎所有企業(yè)一把手或二把手都出席,高達11頁的名單中,出席人數高達176人。

央企積極的態(tài)度一覽無遺。

目前中央企業(yè)為136家,到2010年,中央企業(yè)的數量將會減少到80家至100家,因此央企亦有較強動力去對外擴張,而“4萬億投資”和金融危機則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天時地利的好機會。

“中央企業(yè)主要分布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(yè)和關鍵領域。加強中央企業(yè)與地方合資合作,可以實現優(yōu)勢互補,發(fā)揮國有經濟的整體優(yōu)勢。”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安徽8月份對接央企座談會上說。

“是錢太多,到地方投資也是因為資金太多。”趙曉直白地分析了央企如此活躍的原因。

在地方的簇擁下,央企進入了全面開花的年代,“央企已經超越了自己的邊界。”趙曉說。

央企擴張的領域“全覆蓋”

據本報不完全統計,總體來看,2009年各地舉辦的央企對接會,央企進入的領域大多涉及到競爭性領域的產業(yè),央企進軍的領域主要側重裝備制造、現代服務業(yè)、航空航天業(yè)、化工、物流、基礎設施行業(yè)、能源業(yè),尤其以基礎設施和能源業(yè)為主導。

“與央企對接,基礎設施和能源類項目占了很大比重,并已初步完成簽約任務的150%以上。”合肥市發(fā)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紀開學這樣告訴當地媒體。

不僅是安徽,幾乎所有省份都呈現出這種特點。以遼寧為例,其與央企簽約項目52個,裝備制造業(yè)和能源行業(yè)集中了45個項目,投資額達到3505億元,其中大連與央企簽約的項目中,和能源相關的項目就有5個,占比更是接近97%;廣東省接近30項的央企投資項目中,能源項目數占比為21%,公布投資額占比接近20%。

不僅僅是能源型企業(yè)對接,央企幾乎涉及到所有產業(yè)——無論是競爭性行業(yè)還是壟斷行業(yè)。

以合肥為例,就涉及到工業(yè)、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、服務業(yè)、舊城改造等,具體為,合肥工業(yè)與信息化項目為24個,總投資711.2億元,占比28.4%;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7個,總投資391.3億元,占15.6%;服務業(yè)項目20個,總投資336.4億元,占13.4%;舊城改造項目40個,總投資1069.2億元,占42.6%。

以安徽省蚌埠市為例,能源項目(5個),投資估算242.9億元,工業(yè)項目(29個),投資527.98億元;農產品(13.60,0.58,4.45%)深加工及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基地項目(8個),總投資70.82億元;特色園區(qū)基礎設施建設項目(10個)76億元;城市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(9個),總投資429.72億元;文化旅游業(yè)項目(6個),38.26億元;房地產開發(fā)項目(5個),262.6億元,合計1648.28億元。

而據本報獲得的《江蘇省·中央企業(yè)合作發(fā)展懇談會簽約項目匯總表》顯示,江蘇對接央企的45家企業(yè)中,基本都集中在石化、新能源、物流等競爭性行業(yè)領域。

合肥、蚌埠的招商結果顯示央企的投資“全領域”特點,“合肥的工業(yè)項目占比在全省是最高的,其他一些市很多項目都不是工業(yè)項目。”一位了解情況的安徽方面核心官員如是說,“工業(yè)項目是實實在在的項目。”

除了工業(yè)項目外,房地產項目占比頗高,以合肥為例,舊城改造項目40個,總投資1069.2億元,占42.6%,基本都屬于競爭性領域。

而且央企在安徽進軍的領域基本涵蓋了安徽省八大產業(yè):汽車、裝備制造、優(yōu)質金屬材料、水泥及非金屬優(yōu)質材料、電子信息、農產品加工、能源和煤化工、生物技術。

“央企肯定對資源性的企業(yè)感興趣,容易形成壟斷。”同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春彥告訴本報記者。不過他說,“現在尚無相關法律對競爭性行業(yè)和非競爭性行業(yè)做出界定,所以央企應該不應該進入哪塊現在很難界定。”

中國民(私)營經濟研究會保育鈞會長在江蘇常州對本報記者表示,“我曾向相關部門提出應該做出界定,甚至干脆列出一個禁止民企進入領域的名單,但一直沒有回應。”

據本報不完全統計,總體來看,2009年各地舉辦的央企對接會,央企進入的領域大多涉及到競爭性領域的產業(yè),央企進軍的領域主要側重裝備制造、現代服務業(yè)、航空航天業(yè)、化工、物流、基礎設施行業(yè)、能源業(yè),尤其以基礎設施和能源業(yè)為主導。

由于央企幾乎涉及到的都是當地優(yōu)勢產業(yè),因此多位省屬企業(yè)負責人表示了自己的憂慮,上述安徽省國資委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,“很多省屬企業(yè)普遍擔心自己企業(yè)被兼并,職位該如何安排。”

事實上,省屬企業(yè)負責人除外了擔心自己的“職位”以外,還普遍擔心是否會成為央企一個生產基地,一旦央企戰(zhàn)略調整,“這個基地甚至有可能被廢棄。”安徽某省屬企業(yè)負責人表示。

央企:第三方勢力?

從地方政府角度,央企的介入,好的角度講,有助于地方政府的產業(yè)布局搭上國家產業(yè)大格局的班車,從壞的方面來講,國資地方隊將可能進一步弱化?;蛘哒f,中國的國資布局經過這輪洗牌后,地方國資特別是產業(yè)國資,基本上出局。

國資委主動發(fā)文與地方合作起源于2006年,始于湖南省,當時專門發(fā)了一份名為《關于推進中央企業(yè)與湖南省企業(yè)開展對接合作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》。

到了2008年8月1日,國務院國資委規(guī)劃發(fā)展局專函要求,各有關中央企業(yè)要進一步推動與甘肅省企業(yè)的對接合作力度,這也是國資委第二次發(fā)文專門要求加強與地方企業(yè)的合作。

這份函稱,積極推進中央企業(yè)與地方企業(yè)的對接合作,是深化國有企業(yè)改革、優(yōu)化國有經濟布局、調整產業(yè)結構的重要途徑,是發(fā)揮中央企業(yè)的活力、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具體體現。

這一合作在2009年達到高潮,這一年有近九個省份舉行了對接央企活動,在這一過程中,央企與地方的聯姻方式,由原先的單兵作戰(zhàn),逐漸演變成國務院國資委有組織地推進,地方政府“組團”參加。

盡管學者普遍擔心央企擴張會導致“國進民退”,但在地方層面,這種擔心似乎“不存在”。

“我們的確對任何投資者都一樣,央企和民企都一樣。我們對民企接待規(guī)格比央企更高。只要人家愿意到我們這里來發(fā)展,我們都非常歡迎。”合肥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吳存榮的一句話顯示了地方政府對于央企的態(tài)度。

地方似乎對于央企的到來充滿了期待,因為這輪國家隊到地方跑馬圈地,對地方政府來說,或許解決了2003年這輪國資改革,給地方國資留下的未指明之方向。

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就告訴本報記者,以資源枯竭型城市江西萍鄉(xiāng)為例,該市的10家大型國企由于資源枯竭,幾乎面臨著倒閉的窘境,“而且還有歷史陳賬,比如工人補貼等”,但央企的到來改變了當地的企業(yè)現狀。

“積極同央企合作,是加快江西發(fā)展重要途徑之一,省委堅定支持萍鄉(xiāng)市委的決策。”——這是今年3月1日,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在萍鄉(xiāng)一份對接央企的報告上作出的重要批示。

據本報了解,在江西的某地級市,該市的兩個大型國有企業(yè)就占了全市產值的60%,但這兩個企業(yè)均面臨著困境,通過對接央企,亦走出了倒閉的邊緣,央企的加盟解決了地方國資進退失據的窘境。

不過,在外界看來,從地方政府角度,央企的介入,好的角度講,有助于地方政府的產業(yè)布局搭上國家產業(yè)大格局的班車,從壞的方面來講,國資地方隊將可能進一步弱化?;蛘哒f,中國的國資布局經過這輪洗牌后,地方國資特別是產業(yè)國資,基本上出局。

但潛在的問題或隨時爆發(fā)。

首先,地方對央企期望頗高,期待央企能解決結構升級問題,但事實上,在采訪中,一些企業(yè)反映,很多央企并不一定會將該省作為重點,說不定只是一個原材料供應基地,并且綁架了“地方的優(yōu)勢產業(yè)。”

同時,央企的介入或擠占了當地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空間。以浙江省為例,該省就直接喊出利用央企來進行產業(yè)升級,但事實上,這個省份一直以民企為主,從而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經濟氛圍,一旦引入國企,或在一定程度上擠占地方民企的空間,進而削弱自主研發(fā)等能力。

而為一些地方學者關注的是,由于省屬企業(yè)劃歸到央企,地方宏觀調控本省的能力相對減弱,“最關鍵的是,以后這些企業(yè)人事任命權等就不歸當地省管理了。地方話語權也降低。”上述安徽省國資委官員說。

“一個企業(yè)被重組、被兼并,很大程度上影響地方政府尤其是企業(yè)上級單位的話語權,將幾十個廳級干部的任命權交了出去,地方政府對此要有相當大的決心和魄力。”寧夏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段慶林曾這樣表示。

因此,多位人士提醒地方政府要注意潛在的“風險隱患”,也即地方政府將一腔美好愿望,全都寄托在央企身上,以為一傍上國家隊就靈。

不過,一位國資委系統的官員表示這種擔憂存在是可以理解的,但不應該太過于擔心,“央企不僅僅屬于國資委,而且還有一些部門也有央企,目前一些部門之間也在努力重新劃分央企主管權,央企并不是鐵板一塊。”

標簽:
本文首發(fā)于裝信通網,轉載請注明原文地址:
分享到:
點贊 收藏

網友評論:

還可以輸入200個字

熱門評論

沒有更多了……
10秒獲取裝修報價明細
m2
信息將被嚴格保密,《隱私保護條例

今日已有421位業(yè)主免費獲取到報價清單

微信裝修顧問

菜鳥裝修寶典

裝修就上裝信通,省錢省心好輕松
裝信通APP
裝信通app二維碼
微信公眾號
裝信通微信公眾號
微信客服
裝信通微信二維碼

全國免費咨詢熱線

4008-486-123

新浪官方微博

Copyright 2010-2024 zx123.cn,裝信通裝修平臺 — 遂寧云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本所有,并保留所有權利。
免費熱線:4008-486-123    ICP備案證書號:蜀ICP備2023037369號-1   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:川B2-20240412  手機版 | 網站地圖

川公網安備 51099002000103號